預算 15 萬以內,該選國產車還是合資車?
關于這個問題,先看看知乎網友的答案:
挺合資車派:
挺國產車派:
爭論的核心點是,同價位下,相對國產車,合資車在技術和質量上,是否有明顯優勢?
作為一名汽車零部件清潔度測試工程師(也是一名掃描電鏡工程師),小編想從零部件清潔度檢測的角度談談這個問題。
01什么是清潔度?
a) 清潔度的起源
清潔度檢驗最早應用于航空航天工業,20 世紀 60 年代初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SAE)和美國航空航天工業協會(AIA)開始使用統一的清潔度標準。
2005 年德國汽車行業協會出版了 VDA19 標準,由于德國汽車工業的巨大影響力,該標準一經實施便成為世界非常有用的文件。國際標準化組織在吸收、借鑒 VDA19 標準基礎上,于 2007 年發布了 ISO16232 系列清潔度檢測標準,成為世界范圍內政府層面主導的通用標準。
在中國市場,清潔度測試概念最早由德系合資車企引入,在德系車企的推動下,汽車零部件清潔度測試在中國汽車行業有了飛躍的發展。
b) 清潔度的概念
清潔度是指零件、總成及整機等的特定部位被雜質污染的程度,且表示零件或產品清洗后在其表面殘留的污物的量,用規定的方法從規定的特定部位采集到的雜質微粒的質量、大小和數量等特征參數來表征。
特定部位是指危及產品可靠性的特征部位,如汽車功能零部件,包括燃油系統、油路循環、制動系統、冷卻循環系統、液壓系統和導氣系統等的組成部件。其中,液壓部件及系統對顆粒物的存在尤其敏感。
污物的量包括種類、形狀、尺寸、數量、質量等衡量指標,具體用何種指標取決于不同污物對產品性能的影響程度和清潔度控制精度的要求。
02目前清潔度是怎么檢測的?
目前常見的清潔度檢測方法包括重量法、光鏡檢測法、掃描電鏡 (SEM) +能譜儀 (EDS) 檢測法。除此之外,VDA19 中還提到了激光、拉曼、紅外、X 射線熒光光譜儀等分析方法。
a) 重量法
重量法是工業生產和試驗中常用的清潔度測定方法。其測定原理是將一定數量的試樣在一定的條件下進行清洗,然后將清洗的液體通過濾膜充分過濾,污物被收集在經過干燥的濾膜表面,將濾膜再次充分干燥,根據分析天平稱出過濾清洗前后干燥的濾膜質量,計算其增加值即為試樣品上的固體顆粒污染物的質量。
b) 光鏡檢測法
該方法也得到了普遍應用,其基本原理是根據被檢測的表面與污染物顆粒具有不同的光吸收或散射率。其測試方法是,將一定數量的零件在一定的條件下清洗,將清洗液通過的濾膜充分過濾,污物被收集在濾膜表面,然后將濾膜干燥,用光學顯微鏡采集顆粒圖像,按顆粒尺寸和數量統計污物顆粒,并可以大致區分出金屬、非金屬、纖維三大類。
c) 電鏡+能譜檢測法
以上方法(重量法和光鏡法)只能提供清潔部件上大顆粒灰塵和碎片的總體重量或形狀信息,而不能確定污染物的確切種類(如 SiO 和 AlO 等硬質顆粒),無法全面分析顆粒的污染源。
全自動汽車清潔度分析系統,采用電鏡+能譜的方法,通過背散射成像的明暗襯度識別顆粒,能譜分析獲得顆粒的成分信息,并通過軟件系統全自動對各類特征顆粒進行快速識別、分析和分類統計。
該方法允許工程師看見微米尺寸的顆粒并確定其化學成分,從而判斷出污染源。這是一種更精確的檢測方法。
03國內外主機廠的清潔度檢測是否有差異?
通過以上介紹,想必大家已經對汽車零部件清潔度檢測有了一個大概的認知。那么,就清潔度檢測而言,國內外主機廠是否有差異呢?
就小編個人對行業的了解,稱重法和光鏡法已在國內外主機廠得到了普遍應用。
而全自動電鏡的方法,只在國外主機廠得到了推廣,并建立了詳細的檢測標準(以下為幾個主機廠和配件廠關于電鏡檢測的分類標準),尤其會關注 AlO、SiO、玻璃、磨料等硬質顆粒物。由于中國汽車行業在零部件清潔度測試方面的工作起步較晚,國內主機廠目前尚未看到類似的相關標準。
• 大眾清潔度標準
• 寶馬清潔度標準
• 戴姆勒奔馳清潔度標準
• 德國馬勒清潔度標準
總結以上標準:
04結論:國產車 or 合資車?
小編個人觀點:選國產車。
盡管在清潔度檢測方面,國外主機廠有著更高的檢測標準,但并不意味著合資車質量更好。
我們在走訪很多零部件工廠時了解到,清潔度管控涉及產品設計、制造、運輸、使用和維修等過程中,由于國外主機廠的高要求,國內零部件工廠的質量管控整體提升明顯(從這個角度,得感謝國外主機廠的鞭策)。這些零部件工廠同時也給國內主機廠供貨,因此在相同的采購成本下,其產品質量并不會有明顯差異。
另外,在同等價位下,國產車的配置更高,質感更豪華,如果能到 15 萬預算,什么全景天窗、液晶儀表、360 環影、自動泊車、剎車輔助、自適應巡航這些都能妥妥的安排上。
當然,也希望國內主機廠在清潔度檢測標準上能追上并超越國外主機廠,品控越做越好。
(以上僅代表工程師個人觀點哦)